惠州:廣引金融“活水”助力大灣區建設
? ? ? ? 近日,惠州公布前三季度經濟數據——GDP達3800.70億元,同比增長4.3%,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位。經濟回升向好的背后,金融力量也提供了支撐。截至9月末,惠州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8334.73億元,同比增長6.5%;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9282.60億元,同比增長11.2%。金融平穩運行,為惠州這座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的實體經濟發展注入更多“源頭活水”。
“著力強化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今年初,惠州市大灣區辦出臺的《惠州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2022年主要工作安排》提出,大力推動供應鏈金融、綠色金融等特色金融發展,出臺綠色金融政策措施,提升解決鏈條企業融資規模。深入開展省信用建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試點,建設智慧信用系統3.0,拓展“信用+”應用場景,推進信用緩解融資難。
協同港澳金融機構
力推綠色金融
近年來,惠州金融工作部門圍繞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結合惠州產業特色和金融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快金融業與產業融合發展,提升金融對實體經濟發展的參與度和貢獻度。
根據省“金融80條”,惠州市金融工作局制定了《惠州市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實施方案》,由市金融工作局會同中國人民銀行惠州市中心支行、惠州銀保監局等相關部門落實省“金融80條”有關工作事項。
惠州還積極推進金融支持企業紓困專項行動,制訂《2022年“匯聚金融?賦能實體”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年系列活動工作方案》,搭建政府、金融機構、實體企業對接平臺,加強信息溝通,促進金融機構、資金與實體企業、項目的有效對接,實現互惠共贏。
截至目前,惠州已成功組織餐飲行業、鄉村振興、專精特新、綠色金融、小微企業、外貿企業、交通物流業、用電大戶企業、商會協會等9場全市層面的系列專場對接活動。累計共為112家企業給予授信額度超180億元,為26個商協會所屬企業給予授信額度超130億元,提供轉貸服務1.1億元。
與此同時,惠州協同港澳金融機構力推綠色金融,積極引進港澳金融機構在惠州設立分支機構,助力惠州企業“走出去”和國外優質企業“引進來”,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融合發展。
目前,已引進東亞、匯豐、恒生、澳門國際等4家港澳資銀行在惠州設立支行。同時,組織澳門國際銀行、中金財富、中證鵬元等金融機構,對惠州有發債潛力的企業召開發債培訓會并現場走訪重點企業,介紹發行綠色債相關政策,幫助企業制定發行綠色債券計劃。還舉辦“惠州市匯聚金融賦能實體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年綠色金融專場活動”,現場為23家企業授信超150億元。
惠州市金融工作部門還指導廣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博羅支行正式更名為“廣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博羅綠色支行”,成為惠州市首家以“綠色”命名的支行。同時,惠州引導金融機構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創新。截至二季度末,惠州綠色貸款余額達613.2億元,同比增長51.1%,信貸質量整體良好,不良貸款率僅為0.17%。
推動企業
利用境內外資本市場融資
搶抓發展機遇,惠州強化指導、協調和服務工作,形成推動企業利用境內外資本市場的合力。
今年以來,惠州市金融工作部門聯合相關機構和縣區分12批次實地走訪26家擬上市企業,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對企業上市給予現場指導。幫助16家擬上市企業解決上市進程中涉及的環保、用地等相關事項26項。
惠州還進一步加大上市后備企業培育力度,對全市240家具備一定條件的“專精特新”企業進行上市意向等摸底調研,進一步壯大上市后備隊伍。今年以來,推動仁信新材料通過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審核,辰奕科技等3家企業申報深交所創業板IPO,通力科技等7家企業報廣東證監局輔導。
目前,惠州全市擁有境內上市公司17家,截至11月3日總市值超過3800億元;在香港上市企業7家,總市值超過130億元。惠州還推動11家企業利用資本市場融資47.44億元,有效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搶抓大灣區建設機遇,惠州積極促進產融對接,大力培育和發展區域股權交易市場。引進廣東股權交易中心在惠州成立分公司,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掛牌、展示、托管、登記等基礎服務和系列培育服務。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8月末,惠州市累計在廣東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34家,比去年新增9家,增長36%;累計注冊展示企業294家,比去年新增38家,增長14.8%;累計融資額達14.6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惠州加大對外貿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開展分類建檔和授信工作,引導金融機構設立“綠色通道”,加快做好外商投資項目建設涉及的大宗商品進口的資金交易、本外幣結算、信貸支持等金融服務。加大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力度,截至8月末,出口信保為全市1537家企業提供出口保險服務,保障金額達515.9億元。
惠州還穩步推進貿易投融資便利化,其中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企業數量較2021年增加1倍,結算金額增加4.7倍;跨境人民幣結算優質企業數量較2021年增加了40家,前8月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916億元,位居全省第五;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金額3.3億美元,增長了23倍;跨境電商結算金額629.8萬美元,增長了28%。
(撰文 周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