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平臺“引擎”強勁 大灣區發展動能澎湃
上、中、下圖依次為橫琴、前海、南沙。關銘榮魯力梁文祥劉偉攝
“橫琴毗鄰澳門,優勢獨特,高速建設的基礎設施、軟件配套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毙录悠轮行∑髽I協會主席阿布巴卡上午到橫琴參加了一場招商推介會,下午就組團前往澳門參觀科技創新博覽會,琴澳聯動辦會讓外國客商行程滿滿、收獲頗豐。
“我第一次到前海來,希望通過交流,吸引大灣區企業到泰國投資設廠,把產品推銷到東盟國家以及世界各地?!辈痪们埃诖鬄硡^—東盟經濟合作(前海)論壇產業對接活動上,泰國華泰進出口商會理事長林俊然說。當天,粵港澳大灣區和東盟國家的經濟合作項目簽約金額超120億元。
碼頭上巨型吊橋林立,拖車吊機往來穿梭——位于珠江出海口龍穴島的廣州港南沙港區,萬噸巨輪從這里起航,駛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廣東視察,強調要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
今年以來,廣東縱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牽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上取得新突破。在紛繁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橫琴、前海、南沙作為粵港澳合作的三大平臺,“強勁引擎”作用愈發顯著。今年1—6月,三大平臺地區生產總值總計超2200億元,進出口、吸引外商投資、實際使用外資增長明顯。
活力流轉迸發經濟新動能
近日,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交出上半年經濟建設答卷: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6.34億元,同比增長3%;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大幅增長114.3%;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額7.22億美元,同比增長1.5倍。
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83.1億元,同比增長15.8%;綜保區進出口額實現1096.7億元,增長13.9%;預計實際使用外資19.56億美元,其中實際使用港資17.36億美元。
南沙自貿片區地區生產總值為1058.35億元,同比增長4.1%;南沙港口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3.7%,南沙外貿進出口總值1628.9億元,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39.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2.2%。
一個個跳動的數字增長背后,是橫琴、前海、南沙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要素加速匯聚的一項項實踐沉淀。
引領改革開放之先,培育營商沃土。
立足大灣區,邁向國際化。今年以來,橫琴攜手企業“出海路演”,打造“琴澳一體化”的國際認知;前海密集組團,出海開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系列活動;南沙自貿片區經貿分團赴比利時、意大利和英國,開展經貿交流。
提升營商環境,優化產業布局。作為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南沙目前13項試點措施已全部順利落地實施,交易金額超216億美元。橫琴四大重點產業形成發展新格局,澳企澳人澳資保持快速增長,為澳門“1+4”適度多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實有澳資企業超過5700戶,較合作區掛牌前增長23.98%。
金融“活水”支撐發展活力。前海持續推進金融開放,全國首創“不落地購匯”業務、人民幣NRA賬戶結算資金購買大額存單等落地前海,自由貿易賬戶(FT)跨境收支規模超4648億元。在深港國際金融城,已招引匯豐、瑞銀、法國安盛等82家港資外資金融機構。南沙區金融企業累計注冊數量是自貿區掛牌前的56倍,信易貸平臺提交融資金額超433億元,放款金額超212億元。
堅持科技創新之路,夯實發展基礎。
走進國家(深圳·前海)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監控大屏上數據24小時不停跳動,交換平臺可支撐實現本地企業互訪時延僅1毫秒。首屆前海顛覆性技術創新論壇期間,各界共商如何推進顛覆性技術創新和未來產業協同發展,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在橫琴,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科技研發和高端制造產業的企業戶數居四大產業首位,約63.3%,稅收規模位居四大產業第二。僅過去一年,橫琴為高技術產業涉稅經營主體減免稅費約27億元,合作區15%企業所得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優惠政策落地落實。
在南沙慶盛樞紐片區,一只“紅鳥”從香港清水灣“飛”來筑巢,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首屆師生在智慧校園里度過了第一個學年。該校團隊發明世界上唯一的極薄聚合物納米薄膜,未來將在南沙投產;中央實驗室面向其他高校、科研院所與產業界開放,成為開放包容的大科學平臺。
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新突破
粵港澳大灣區具有“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法律制度”的特點,基礎設施“硬聯通”是基礎,規則機制“軟聯通”是關鍵。
“建設世界一流灣區,關鍵在于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笔“l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朱偉表示,橫琴、前海、南沙三個平臺是引領帶動粵港澳全面合作的重要載體,應在規則銜接、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上大膽探索,積極對標港澳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不斷增強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功能,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實現高水平互利共贏。
軟硬聯通加速,人便其行、貨暢其流。
港珠澳大橋海風獵獵,“港車北上”政策實施首日,香港越野車協會創會會長江啟航駕駛著越野車,從香港出發,經大橋駛往珠海、廣州,開啟三天兩夜短途旅行。他說:“生活空間拓展了,生活體驗也更豐富了?!?/span>
數據顯示,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車輛快速增長。8月20日,該站查驗車輛超過1.1萬輛次,是今年第12次刷新口岸單日最高紀錄,查驗旅客超過7.7萬人次,創3年來新高。
在前海,深港酒類實現“兩地一檢”,建立進境科研用生物材料正面清單,報備后可攜帶寵物跨境往返深港;在南沙,“提前申報”“兩段準入”“附條件提離”、智能審圖等措施,確保RCEP生鮮易腐爛產品“6小時放行”,進出口貨物的“船邊直提”“運抵直裝”常態化開展,實現“7×24小時”快速通關。
標準互通互認,跨境合作執業更便利。
8月11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首批4名澳門醫療人員完成執業注冊,獲發放《澳門醫療人員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業證書》,可以在合作區提供與其澳門資格認可證書相符的醫療服務。澳門澳邦藥廠有限公司跨境委托粵澳藥業有限公司制造的“馬交牌千里追風油”,獲得了首張澳門藥品跨境“委托制造許可”批件,實現在橫琴生產,在澳門上市銷售。
如今,在橫琴,建筑、旅游、醫療等領域跨境執業的澳門專業人士超過1200人;前海備案后即可執業的港澳專業人士擴展到21類;南沙出臺了涵蓋6大產業領域146項境外職業資格認可清單,便利清單持證人員創新創業……職業資格認可、標準銜接范圍持續拓展,讓港澳人士投身大灣區建設有了更扎實的制度保障。
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提升大灣區市場一體化水平。
去年6月以來,橫琴通過“跨境通辦·一地兩注”機制,成功服務兩地投資者辦理商事登記業務33宗。“無需出境即可辦理跨境商事登記業務,這項創新舉措為我們企業的跨境注冊、經營和發展提供很大便利?!贬⑻茫ㄖ楹M琴)制藥有限公司商務總監成佳興說。
截至7月,南沙32個部門1695項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即辦,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即辦率增長到78%,行政許可事項即辦率達到88%以上;“前海港澳e站通”“一站式”為港澳人士和企業免費提供商事登記、涉稅業務等咨詢、導辦服務。
筑夢灣區拓展生活新空間
在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北區,香港青年鄭思投資打造了一片港風創業孵化小天地——BaysWork加速器。工業風格裝修的公共辦公場地、深綠色馬賽克墻磚、用繁體漢字和粵語拼音組成香港地鐵站……在這里工作的香港青年不禁感慨:“就像在家門口創業一樣”。
入秋的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依舊綠意盎然,玻璃外墻建筑簡約大氣。澳門科技大學學生何佩珊是“澳科一號”衛星研制團隊成員:“我在橫琴租房子住,去澳門上學不塞車1小時就到了,很多師兄師姐都選擇居住在橫琴?!?/span>
共建安居新家園,打造港澳青年創業就業優選地。
7月,前海發布支持港澳青年在前海就業創業發展的12條措施,最高可發放100萬元創業獎勵,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累計孵化香港創業團隊488家;實施前海港澳青年招聘計劃,累計發布5874個崗位?!案廴耸煜ぁH一流”的城市空間逐漸成型。
8月18日,“2023澳門青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行委員會專項實習計劃”結營,56名澳門青年獲頒實習證書。最新數據顯示,在橫琴就業生活居住的澳門居民增至7416人,提供就業實習崗位800余個。
南沙率先設立“大灣區(廣東)國際人才驛站”,為初到南沙的人才提供免費的短期住宿、用車、共享辦公等即時性服務;通過“大灣區國際人才一站式服務窗口”,將涉及28個部門450多項人才服務事項集中到一個窗口辦理;累計發放南沙人才卡2.4萬余張。
民生建設對標港澳,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生活新空間。
在醫療領域,“港澳藥械通”落地將滿兩年,藥監部門累計批準醫療器械17個,遠低于藥品24個,惠及患者2413人次。橫琴已發出6張連鎖便利店藥品經營許可證,公立醫療機構已為澳門居民提供診療16500人次。
在社保領域,前海在港澳地區為港澳居民提供8項社保業務、4項人才服務業務,促進深港澳人力資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動。橫琴啟用全國首個“粵澳社保一窗通”,可直接辦理職工養老、居民養老等76項廣東社保服務,有效便利澳門居民在琴澳兩地生活。
在教育領域,在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學校建成開學,粵港澳大灣區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訓基地一期順利封頂;在橫琴,已有230名澳門學生在合作區學習,而在澳門新街坊學校建成后,將進一步促進合作區基礎教育多元發展,為澳門居民子女提供趨同澳門的教育模式和學習環境。
三大平臺凝聚粵港澳三地之力,吸引全球發展機遇,正成為大灣區發展的重要引擎,在新發展階段迸發出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