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4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惠企紓困相關情況,在談到如何進一步放開市場準入的問題時,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正在對《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0年版)》全面修訂,并結合國家區域重大戰略,繼續出臺多個放寬準入特別措施。
國家發展改革委體改司副司長蔣毅介紹,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各地方正在對《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0年版)》開展全面修訂,總體上力爭清單事項在前版基礎上進一步縮減,修訂后將印發實施。
與此同時,我國將結合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加快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放寬準入特別措施出臺,積極推進浦東、橫琴等特別措施研究制定工作,支持湖北開展放寬市場準入試點。
下一步,我國還將進一步完善市場準入的效能評估的指標體系,逐步擴大評估范圍,實施違背負面清單案例歸集與通報,暢通市場主體對各類市場準入問題的反饋渠道,營造更加公平暢通的市場準入環境。
發布會上另一個與大灣區密切相關的內容,就是科技創新。
9月24日上午10點,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惠企紓困專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副司長朱建武在強調抓區域創新、強化創新高地引領帶動時,兩次提及大灣區。
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副司長朱建武表示,黨的十九大確立了到2035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的戰略目標,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今年以來,國家發改委繼續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大力推進創新創業創造,不斷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國家發改委所做的工作,概括起來,就是“四抓四強化”。
一是抓科技創新,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系統規劃“十四五”和中長期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針對在建的大設施,今年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60億元,直接帶動地方配套投資40億元,間接帶動社會研發投入數百億元;支持中科院實施“率先行動”計劃,加快科教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生物育種、集成電路裝備材料、云計算裝備等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建設,打造產業鏈協同創新“國家隊”。
二是抓產業創新,強化共性技術研發。統籌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研究制定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十四五”發展規劃,前瞻謀劃未來產業布局;順利完成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第一批優化整合工作,大幅提升產業共性技術研發能力;啟動新一批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認定工作,支持企業健全技術創新體系。
三是抓區域創新,強化創新高地引領帶動。推動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強化懷柔、張江、合肥、大灣區4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支撐作用,“3+4”區域創新布局,為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了強有力的引領帶動作用。
四是抓制度創新,強化新動能發展體制機制保障。今年以來,在繼續推動全面創新改革56項經驗復制推廣的同時,堅持“大立意、小切口”,支持北京等13個省市63家企事業單位,從制約創新的體制機制痛點堵點出發,采取任務清單方式,深入開展改革探索。
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在既有工作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三個作用”,持續抓好創新創業創造。
一是進一步提升創新高地建設的引領作用。機制化推進國際科創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推動重大項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加快落地;支持有條件地方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形成多層次、體系化的區域創新格局;務實抓好全面創新改革,努力打造科技創新“小崗村”式的制度性成果。
二是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建設的支撐作用。堅持目標集中、領域集中、主體集中、區域集中、資源集中,加快“十四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布局落地,推動一批當前急需、帶動性強、影響力大的項目及早開工;完善設施建設、運行、評價全周期管理,進一步推動開放共享。
三是進一步提升創新平臺建設的放大作用。聚焦戰略性領域,加快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布局建設,完成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優化整合,新認定一批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放大創新平臺體系的整體效應,強化產業共性技術研發,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