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記者/何雅柔 通訊員/岳青)8月12日至8月14日,由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佛山市人民政府聯合9家省直單位主辦,佛山市南海區人民政府承辦的“大瀝杯”第九屆“創青春”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復賽暨青創訓練營,在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舉辦。經層層推薦選拔,來自粵港澳共220個入圍項目齊聚大瀝,通過線上線下雙線路演方式,最終36個創業項目晉級全國決賽,另評選出10個“青農優品”。
港澳項目量創新高 科技含量打破紀錄
導師為參賽選手進行創業通識培訓。
本次大賽自5月27日啟動以來,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21個地市均舉辦了市級“創青春”選拔活動,吸引了大批青年參賽,社會選拔賽共收到報名項目1055個,香港選拔賽收到報名項目83個,澳門選拔賽收到報名項目54個。
今年復賽220個項目多集中于生物健康、互聯網、新一代人工智能、生態環保等領域,其數量較往年有所提升。特別是,港澳選拔賽涌現出許多優質新興技術、前沿發展領域項目。其中,澳門科技創新與數字經濟項目占晉級項目總數的82%;香港科技創新項目占晉級項目總數70%,且不少項目都有港府資助,占報名項目總數的23.8%。
選手年齡結構變化 “00后”青年獨占半壁
據大賽組委會人員介紹,在今年復賽中,參賽選手年齡結構較以往更加年輕化。在競爭決賽入場券的220個項目之中,“00后”選手數量近半數。“我身邊一直有不少同齡人在嘗試創業,‘00后’感覺正在登上創業舞臺了。”在復賽現場,一位19歲的參賽者向記者說道。
參賽選手體驗當地營商環境。
比賽期間,所有選手采用“8+5”的路演方式,即8分鐘路演和5分鐘問答的方式參與復賽。復賽導師團隊由廣東青年創新創業導師、知名投資人、省青創基金會、青企協、青商會、青農會優秀企業家、高校相關領域學者等組成。最終評選出3個領域36個創業項目(科技創新、鄉村振興、數字經濟每個專項團隊組和企業組各6個)晉級決賽,及10個“青農優品”。
以分享促交流 ?賽地融合展現一流營商環境
復賽開始前,大賽組委會邀請到了南海區委組織部、區招商局、大瀝鎮經發辦及部分產業園區代表,以分享互動的形式召開推介會,向入圍復賽的項目選手介紹了當地一系列優厚的人才扶持政策和區域營商環境。
參賽選手們在現場集體合影。
據介紹,南海區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為人才打造首個專屬節日“南海鯤鵬人才節”,大力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落戶南海的參賽團隊,如入選南海區創新創業團隊,最高可獲300萬元扶持資金。
“這兩天課程下來,印象最深的還是導師對新消費產業的發展趨勢的一個理解,我對不同賽道的差距有了更多思考。”參賽選手說道。
在推介會上,各級領導和選手代表還共同參與了青創訓練營的啟動儀式。面向入圍項目選手,此次訓練營邀請了季華實驗室、36氪、國際創業成長中心等機構的知名創投人和國家級、省級青創導師,從相關產業發展趨勢與機遇、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運用、省內相關產業政策解讀、鄉村振興三產融合發展、初創企業運營實務、項目路演技巧等方面,通過“創業通識培訓+專業賽道針對性培訓”的方式,提供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深入輔導。
參賽選手采訪佛山(華南)新材料研究所。
同時,大賽組委會為科技創新、鄉村振興、數字經濟三大賽道安排了三條特色參訪路線,通過實地參訪大瀝城市客廳、佛山(華南)新材料研究院、鳳池社區等,親身體驗當地一流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