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2023年《財富》世界500強放榜。中國(含港澳臺)142家企業入榜,大公司數量繼續位居各國之首。其中,粵港澳大灣區共有25家榜上有名,深圳10家、廣州6家、香港6家、佛山2家、東莞1家。
3家新晉粵企中,兩家總部位于廣州,分別是排在414位的廣州工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和排名427位的廣東省廣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榜單首次出現了東莞企業身影,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318.17億美元的營收規模,排在第479位。
2023年《財富》世界500強排名依據源于企業2022年營收。過去的一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受到較大沖擊,各國企業經營面臨諸多難題,而廣東企業穩中求進,體現出廣東經濟的強勁韌性。通過對榜單分析企業的排名變化、產業結構以及區域分布,可以更好尋找廣東在全球價值鏈的新坐標。
新興力量崛起
新增3家粵企凸顯制造業當家
今年,廣東新增3家上榜粵企,分別是廣州工控、廣新集團和立訊精密,東莞由此首次加入世界500強“城市群聊”。
立訊精密今年首次與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一起“同框”,公司創始人王來春曾經是富士康“打工妹”,2020年6月底,立訊精密總市值一度超過鴻海集團,由此上演了“打工妹”逆襲首富郭老板的好戲。
立訊精密的“逆襲”歷程,可以說是廣東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跨越的縮影:曾經被貼上“低端、廉價”標簽的加工貿易產品,如今已憑借“高科技、高品質”的全新形象步入全球市場。
2004年,立訊精密成立,主要為富士康生產聯想、惠普和戴爾所需要的連接器。2010年至2014年期間,立訊精密陸續購入多家公司,切入了索尼和微軟游戲主機,以及蘋果、華為、艾默生等公司的產業鏈,逐步成長為最具代表性的蘋果產業鏈企業。
以蘋果的周邊產品AirPods代工為例,這個產品看起來很小,但里面卻有無數個組件,需要精良的工藝和強大的精密制造能力。也正是切入 AirPods產品之后,立訊精密的專業實力獲得了廣泛的認可。
可以說,靠著“連接器-模組-整機”的三步跨越,立訊精密完成了產業鏈的延伸與品類的擴張,成為廣東本土企業參與全球科技產業分工的優秀代表,并成為引領精密制造行業的標桿企業。
廣州工控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聚焦先進制造領域的產業運營及投資集團,以每年營收、利潤雙位增長的“成績單”,僅用不到四年時間即躋身世界500強。
這家“年輕”企業的實力背后,一方面,貫徹“制造業當家”“制造業立市”的戰略部署,錨定先進制造領域,著力構建起以先進制造為主業、產業金融及產業服務為兩翼的“一主兩翼”現代產業體系。另一方面,聚焦新興材料、核心零部件和高端裝備等主營業務,推動全球高端產業資源向廣州聚集。
廣新集團則成為廣東省首家上榜的省屬國企,從外貿企業轉型為以制造業為主體、以資本運營為優勢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近年來,廣新集團瞄準新材料、生物醫藥與食品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科技創新打造發展優勢。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4.04%,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2.67%,資產總額同比增長24.7%,凈資產收益率達14.74%,實現了三年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翻一番。
始終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廣東正推動產業加快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在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上取得新突破。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廣東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1.93萬億元,同比增長2.5%,增速在一季度轉負為正的基礎上繼續加快了1.1個百分點。其中,先進裝備制造業等新動能,以及汽車制造業等消費品工業在其中充當了重要增量。
支柱產業更強
比亞迪成新能源汽車“黑馬”
廣東制造業當家的另一大表現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
從全球范圍來看,以往排名靠前的汽車及零部件企業排名出現下滑。車企中前兩名大眾、豐田分別從去年的第8位、第13位下滑到第15位、第19位。
廣汽集團連續十一年上榜500強,今年排名165位,對比去年上升21位,比亞迪更是排名提升最多的中國公司,比去年上升224位,位列212名。相比車企整體排名下滑的表現,廣東車企展現出十足的韌性和逆勢上揚的勁頭。
2022年全年,廣汽集團汽車產銷分別為247.99萬輛和243.38萬輛,同比增長15.99%和13.50%,國內市場份額提升至約9.1%。其自主板塊面向電動化、智能化的轉型同樣走在前列,今年上半年,廣汽自主新能源銷量21.4萬輛,廣汽埃安今年1-7月累計銷量25.4萬輛,同比增長1倍。
比亞迪成為了《財富》世界500強的一匹“黑馬”,自去年首次上榜以來,比亞迪始終保持高速發展勢頭。去年全年,比亞迪實現4240.6億元營收,同比增長96.2%,這來自技術、產品和市場的全面爆發,“技術魚池”中刀片電池、e平臺3.0、DM-i混動系統、易四方、云輦技術等都已量產“上路”。最新數據顯示,比亞迪今年1-7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151.8萬輛,同比增長87.6%。
以廣汽集團、比亞迪為代表,廣東汽車產業正緊抓換道超車的新機遇,打開產業新增長。
目前,廣東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第一大省,新能源汽車產量占比全國超四分之一。“廣東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技術創新水平處于全國前列,較為完善的產業布局和良好的市場環境,更是能幫助新技術實現快速落地,取得發展優勢。”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現代產業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峰分析。
后備力量十足
下一個上榜粵企會是誰
在今年的榜單中,135家中國大陸(包括香港)的企業中,除去7家新上榜企業,以及4家位次不變的公司,有35家企業位次上升,但是89家位次下降。換言之,在可計算位次升降的128家企業中,69%的企業在排行榜中的位次下降了。
從歷年榜單可以看出,上榜企業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區。北京是大量央企的集中地,粵港澳大灣區依然是除北京之外全國上榜企業最多的區域。
數據顯示,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超13萬億元人民幣,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朝著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既定目標加速前進。廣東也提出,對標世界一流謀劃珠三角產業高端化發展。
在大灣區,除三家新入榜企業,以及以廣汽集團、比亞迪為代表的汽車板塊排名出現“集體上漲”外,包括南方電網(83)、萬科企業(173)、順豐控股(377)、怡和集團(395)以及廣藥集團(426)排名有所上升。在去年的艱難形勢下,排名上升殊為不易。
下一個進入榜單的粵企會是誰?在不久前發布的《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中,排名靠前的還有不少廣東企業身影,比如TCL科技、中集集團等,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世界500強的有力競爭者。
從目前來看,最接近榜單的廣東企業是TCL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一年營收1666.32億元。
今年7月,2023TCL全球生態合作伙伴大會上,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在主題演講中提到,目標是用五年時間,將TCL科技和TCL實業做到真正的世界500強,并將智能終端、半導體顯示、半導體光伏三大核心產業力爭做到全球領先。
其次是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一年營收是1415.37億元。此外,其他有望上榜的還有陽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分別是1285.78億元和1229.54億元。
今年,500強最遺憾的莫過于格力電器。2019年,格力首次進入《財富》世界500強榜單,排名414位,而這一年也是格力在榜單上排位最高的一年。
格力電器最終在2023年榜單中跌落。當然,從今年榜單情況來看,可以發現全球電子消費產業的不景氣,企業普遍遭遇挑戰。另一方面,格力這幾年自身營收也遭遇了“滑鐵盧”。如果格力痛定思痛,重整旗鼓明年再入榜仍未可知。
面對更為復雜的內外部環境,500強榜單也在揭示,龍頭企業唯有堅持創新,才能在重組的全球產業鏈中找到新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