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各地市陸續公布一季度經濟數據。《南方》雜志記者梳理發現,截至4月28日上午,在已公布數據的16個地市中,珠海、深圳地區生產總值分別同比增長6.7%、6.4%,領跑全省。深圳、珠海、東莞、惠州、云浮等多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達到或超過10%,為全省經濟總體保持穩定增長、呈現良好開局做出重大貢獻。
01
珠海、深圳GDP增速領跑
4月24日,廣東省統計局公布2024年一季度廣東經濟運行情況。廣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510.66億元,同比增長4.4%。全省經濟總體保持穩定增長,呈現良好開局。
從已公布的各地市一季度數據來看,珠海、深圳地區生產總值分別同比增長6.7%、6.4%,領跑全省。除珠海、深圳外,東莞、惠州、中山、清遠、汕尾、梅州增速跑贏全省。
數據來源:各市統計局網站。截至4月28日12:00。制圖:蔡瑩瑩
一季度,深圳市地區生產總值為8314.98億元,同比增長6.4%。作為“全國工業第一大市”,工業仍然是拉動深圳經濟增長的核心引擎。一季度,深圳第二產業增加值為2812.32億元,同比增長10.3%。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5%,比上年同期提高7.0個百分點。從投資來看,一季度,深圳工業投資增勢強勁,增長80.1%;制造業投資拉動作用顯著,增長88.6%;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106.1%。可以預見,未來深圳工業仍將保持強勁的增長潛力。
今年是“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廣州”的開局之年。一季度,面對產業轉型陣痛,以及需求不足問題猶在、房地產下行壓力持續等困難和挑戰,廣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161.14億元,同比增長3.6%。分析來看,廣州新舊動能加速迭代,今年一季度“3+5”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2223.90億元,占GDP的比重為31.1%,比去年同期提升0.8個百分點。尤其是廣州新能源汽車在連續三年快速擴張的基礎上,今年一季度實現產量超10萬輛,產值增長30.7%。
一季度,珠海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46.64億元,同比增長6.7%,在廣東已公布一季度經濟數據的地市中增速排名第一。與深圳一樣,拉動珠海經濟快速增長的核心引擎仍然是工業。一季度,珠海第二產業增加值457.18億元,增長10.5%。全市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394.96億元,增長12.2%。從行業來看,智能家電、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業分別增長27.0%、25.4%、20.7%、11.1%。
02
多地市工業實現“開門紅”
廣東以制造業立省。當前,廣東堅持制造業當家,把實現新型工業化作為現代化建設的關鍵任務。一季度,全省工業經濟回升向好,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增速高于去年同期、去年全年,以及今年全年預期目標。
統計發現,一季度廣東多個地市工業實現“開門紅”,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達到或超過10%。
位于珠三角東岸的東莞,是廣東制造重鎮、全省四個萬億級城市之一,多年來因為有著明顯的外向型特征而被譽為“世界工廠”,規上工業總產值位居全國前十強。尤其是東莞的電子信息制造業享譽全球,全球每4部手機,就有一臺產自東莞。一季度,東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75.21億元,同比增長10.1%,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12.0個百分點。一季度,作為東莞支柱性產業的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2.4%,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20.7個百分點,對東莞經濟增長拉動明顯。
惠州同樣是“萬億工業大市”。當前,惠州正聚焦“2+1”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兩大支柱產業加速邁向“萬億級產業集群”。一季度,惠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57.04 億元,同比增長10.0%。其中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3.3%,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65.1%;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0.0%,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39.2%。在惠州的支柱性產業中,電子行業增長15.9%;石化能源新材料行業增長21.7%。
云浮是廣東最年輕的地級市,2024年是云浮建市30周年。過去一年,云浮全國重點實驗室實現“零”的突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110家,培育粵東西北地區首家全國“獨角獸”企業。一季度,云浮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34.06億元,同比增長11.4%。